2024-07-23
在實踐中深刻體悟與傳承仁華精神,敢于擔當作為
2024年6月20日,在仁華醫藥集團黨支部6月份黨建工作會議上,王培君董事長對仁華精神進行了新的詮釋,即“艱苦奮斗,拼搏創新,大氣和諧,敢于擔當”。董事長強調,仁華醫藥集團創業32年以來,從最初的承包經營發展到現代企業集團,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具有鮮明特色的仁華精神,它是仁華集團群體意識的結晶,是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的精神財富。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學習仁華精神、傳承仁華精神,同時也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完善仁華精神的內容、理念和境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促進集團事業的健康穩步發展。
一、仁華精神的內涵
16字仁華精神“艱苦奮斗,拼搏創新,大氣和諧,敢于擔當”,
從實踐層面上看,體現了董事長對集團文化的深思熟慮和精神追求,它是在不斷的工作實踐檢驗中形成的群體意識,集中反映了仁華集團的精神特質。從理論層面上講,它深刻揭示了仁華精神的內在機理與生成邏輯,體現了仁華精神孕育生成的時代特征,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
16字仁華精神是有機的統一,互為條件、互為結果:“艱苦奮斗”是企業的立業之本,沒有董事長的艱苦創業,就沒有仁華集團的今天。“拼搏創新”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沒有干部員工的拼搏創新,就沒有仁華集團的繁榮。“大氣和諧”是發展的內在條件,沒有大氣和諧的工作環境,就沒有仁華集團的優秀文化。“敢于擔當”是對員工的基本要求,沒有每一個員工的盡職盡責,就沒有仁華集團的高質量發展。
一種精神,只有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和彰顯其社會意義和價值。仁華精神就是這種能夠體現仁華集團特點、符合集團發展需要,起到凝人心、聚人力的作用,從而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成為引導全體干部員工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食糧。
二、仁華精神的演進
仁華精神從產生、發展和逐步完善,到最終形成16字“仁華精神”,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創業初期的董事長帶領僅有的幾名員工,白手起家,從零做起,由于不是獨立法人單位,這一時期的企業文化尚處于孕育、萌芽和探索階段,還沒有真正形成真正意義的企業文化,但創業者篳路藍縷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內核實際上已經客觀存在,為仁華精神的最終形成打下了基礎。
第二階段(2001年至2012年),這一時期可以稱為資本積累和并購經營期。2001年董事長果斷決策并購臨沂醫藥集團臨沂醫療器械站藥品分公司,后改名為臨沂市仁華藥品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遷址至臨沂市蘭山區海關路(金五路)、2009年遷址至清河北路(金六路),更名為山東仁華醫藥貿易有限公司。黨和國家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藥領域的政策為公司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資本并購后公司獨立經營,獨立核算,發展提速,根據公司的發展需要董事長適時地總結出了“艱苦奮斗的龍馬精神”,快馬加鞭,力爭上游,這是公司適應改革開放的大勢,創新經營模式,生龍活虎的“龍馬精神”的具體表現,成為集團發展史上最為關鍵的時期之一。
第三階段(2012年至今),這一時期是公司集團化經營期。2012年,公司在山東省臨沂市高新區購置土地80余畝,分期建成現代化基礎設施60000余平方米,集辦公、研發、批發和現代物流于一體。2020年,公司更名為仁華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了現代化企業集團建設步伐。到目前為止,集團旗下擁有仁華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藥菁選醫藥有限公司、山東華儒醫藥物流有限公司、山東藥王樓藥材有限公司、仁華藥物研發(山東)有限公司、山東華儒制藥有限公司、山東仁華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山東裕厚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山東華儒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臨沂藥省省大藥房有限公司、臨沂仁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10多家子公司,成為一家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醫藥企業集團。
1992年以來集團經過三次華麗的轉身,從承包藥品經營部逐步成長為集藥品研發、生產、批發、零售連鎖、醫藥電商和現代物流配送為一體的綜合型醫藥集團。以天地仁和,健康華夏為企業愿景,以文化、產品、人才、管理為四輪驅動,積極探索集團經營的新模式、新路徑,創造了輝煌的業績。
這一時期,隨著集團的快速發展企業文化日臻完善和成熟,仁華精神被定義為32字的“愛黨愛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勇往直前。愛崗敬業,團結協作。開拓奮進,敢于勝利”。后來又被定義為16字的“艱苦奮斗,拼搏創新,包容并蓄,大氣和諧”,仁華精神的內涵和境界不斷升華。
在2024年6月20日仁華集團黨建工作會議上,經過論證和定位,董事長將仁華精神確定為“艱苦奮斗,拼搏創新,大氣和諧,敢于擔當”,從而將企業文化推上了一個新高度,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引導干部員工砥礪前行、奮發有為的精神標識和內驅動力。
三、仁華精神的時代意義和價值
1、仁華精神富含“仁愛”、“厚德”、“裕利于人”的文化特質。
集團創始人王培君董事長出生于中醫世家,其曾祖父于1900年(光緒26年)創辦了“裕厚堂”中藥鋪,“善良做人,厚道做事”、“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家訓對她影響很大。董事長之子姜山自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又進入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學習三年,在優良家風的熏陶和董事長的影響下,業已成長為集團第二代領導人。良好的家風不僅蘊含著仁華事業“從哪里來”的精神密碼,而且由其衍生出來的精神產品為集團發展樹立起“到哪里去”的精神路標。兩代企業領導人厚植傳統文化,倡導“仁愛”思想,“用仁愛之心,為中華健康服務”、“用仁愛之心,讓國人健康更實惠”;傳承“厚德”理念,努力打造包容并蓄、大氣和諧的工作環境,“家庭,軍隊,學校”,為員工營造溫馨的精神家園;弘揚“裕利于人”的優良家風,“君子喻于義”、“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處處為客 戶和職工著想,寧可“窮”了自己,也不可辜負他人,“利他主義”的思想貫穿于公司經營工作的始終。
2、仁華精神凝結著集團發展的初心使命。
仁華集團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成長起來的現代化企業集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就是要有艱苦奮斗、拼搏創新的精神,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淘汰。32年以來,董事長從一個國有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敢于跳出舒適圈,走上了獨立創業之路,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使命,也沒有忘記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姜山總經理表現出了一個新型企業家應有的精神風貌和擔當精神,他10多次帶領職工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到各地政府防疫部門捐獻物資累計達150多萬元,其中捐贈了300多臺市政府急需的紅外線額溫儀,解決了市政府的燃眉之急。王培君董事長個人向學校、鄉村、居委、社會各界群眾捐贈蓮花清膠囊、布洛芬片等疫情藥品累計17余萬元,在大疫面前樹立了民營企業家良好的社會形象。
3、仁華精神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斷向前運動和發展的,企業精神同樣如此,仁華精神自醞釀、產生和發展以來,經過多次演變最終形成現在的版本,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完善、不斷發展的過程。董事長指出,最初我們叫它“艱苦創業”,現在是“艱苦奮斗”,提法不同,本質沒有改變,雖然說30多年的發展集團已經走過了創業階段,但“艱苦創業”的作風不能丟。全體干部員工要持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盡管目前我國醫藥市場正處在深度調整、深度變革的時期,我們也一定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拼搏創新的精神,把集團的各項事情做好、做扎實。
4、仁華精神賦予每一位員工義不容辭的時代責任。
這次的新版16字仁華精神,董事長特別強調“敢于擔當”,擔當就是要有責任感,有使命感。仁華文化中的企業使命“仁華醫藥成就健康人生”,其中即蘊含著企業的性質——醫藥健康事業,又有培養成就員工健康人生的要義。集團事業的成功與員工的個人成長,互為條件,相輔相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擔當作為應該成為每一個干部員工特別具備的優秀品質。尤其是黨員干部,就是要忠于職守,敢當敢為,不為任何困難所嚇倒,像習總書記諄諄教導我們的那樣,“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險時刻豁得出來”,真正成為集團發展的中堅力量和堅強后盾。
優秀企業文化是企業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和“魂”,它不但是“軟文化”,更是“硬實力”。仁華精神生發于傳統文化,又富有時代特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時代變遷,精神永恒。作為一名仁華員工,工作實踐中一定要深刻理解與傳承仁華精神,不斷增強對集團文化的情感認同、思想認同和行為認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健康中國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再創輝煌!
上一條
下一條